中国宇航学会261
发表时间:2018-11-26 10:35 中国宇航学会是由全国航天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学术性机构和法人社会团体。 中国宇航学会由钱学森、任新民、张震寰发起,于1979年10月成立。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不断提高航天科技人才的素质,加速他们的发展和成长,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中国宇航学会的主要任务是: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举办各种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展览,促进民间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开展青少年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普及航天科学技术知识,传播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主办“宇航学报”和“太空探索”杂志,组织编辑、出版、发行航天科技书、报、刊、会议文集以及科技文献等。 学会下设一个无人飞行器专业分会和26个专业委员会,即战术导弹系统工程、特种装备、质量与可靠性、机器人、计算机应用、材料工艺、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计量与测试、发射工程与地面设备、返回与再入、发射试验、遥测、固体火箭推进、液体火箭推进、空间电子学、空间能源、空间遥感、空间控制、空间动力学与飞行力学、飞行器制造工艺、飞行器惯性器件、飞行器测控、飞行器总体、航天运载系统、光电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它们负责组织开展各自领域的航天科技学术交流活动。 学会拥有个人会员上万余人,团体会员一百六十七个。 个人会员资质: 1、从事航天科学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师、助理研究员、讲师、技师以上技术职务或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 2、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宇航科技人员; 3、高等院校本科毕业,在科研、教学、生产及组织管理部门从事航天科学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的科技人员或虽非高等院校本科毕业,但已具有相当于本条规定的学术水平和工作经验或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 4、热心和积极支持本会工作,并从事航天科技组织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 5、在高等院校就学一年以上,能够参加学会组织的活动并接受学会工作的学生。 团体会员资质: 与本会学科专业领域相关,具有一定科技实力的科研、生产、设计、应用、教学、管理等企事业单位、部门以及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并积极支持和参加本会活动者。 战术导弹系统工程、特种装备、质量与可靠性、机器人、计算机应用、材料工艺、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计量与测试、发射工程与地面设备、返回与再入、发射试验、遥测、固体火箭推进、液体火箭推进、空间电子学、空间能源、空间遥感、空间控制、空间动力学与飞行力学、飞行器制造工艺、飞行器惯性器件、飞行器测控、飞行器总体、航天运载系统、光电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相关领域的航天科技学术交流活动,由学会下的一个无人飞行器专业分会和26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各自领域的活动组织开展。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举办各种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展览,促进民间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开展青少年航天科技教育活动。 二十多年来,中国宇航学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活动,先后组织了两届“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活动,举办了“全国青少年卫星搭载番茄种籽对比种植试验”、“全国青少年航天知识电视大赛”、航天科普报告会、航天科普知识展、航天邮票展、航天图片展、青少年太空美术绘画展,同时每年组织夏(冬)令营活动。这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为更好地在青少年中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培养他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中国宇航学会自1985年以来共举办国际和国内航天科技夏(冬)令营近 30次,参加活动的营员人数达万余人次。1988年中国宇航学会加入了国际青少年宇航员组织,并成为其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学会经常组团出席国际青少年宇航联大会,并于1995年和2000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主办了第8届和第13届国际青少年宇航员大会,加强了各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由于学会的科普工作做得比较出色,曾荣获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颁发的“全国科普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