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标本馆184
发表时间:2019-04-10 13:04 清华大学标本馆,隶属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清华大学校内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和科普教育平台,也是生命学院倾力建设而成的宏观生物学展示窗口。 标本馆位于生物学馆三层,占地300平方米。自2009年开馆以来,面向全校师生及校外公众实施免费预约式开放参观,至今已累计接待参观团体及个人近3500人次。 标本馆前身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的动、植物标本室,最早建于20世纪30年代。据生物系老校友吴征镒院士回忆,当时生物馆三楼最西端为植物标本室,最东端为动物标本室。除此之外,在生物学馆的外面还有一个小型植物园和一个小型动物园,供当时生物系师生的教学和研究所用。据清华大学档案馆记载,至1948年生物系已经拥有植物标本20000份,动物标本约5000件。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生物系并入其他院校,这些珍贵的标本也一并转入兄弟院校。1984年,历经32年的沉寂之后,清华大学生物系恢复建系。复系初期,生物系瞄准了微观生物学的学术前沿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宏观生物学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提高全校学生的生物学素质,重建清华大学标本馆已成共识。2007年,在有关机构和基金的支持下,标本馆开始筹建,历时两年,建成了包括五个动物核心展区和一个植物标本收藏区的展馆。 2009年9月28日,生物系改为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也在当天正式开馆。 标本馆有六个展区,即贝类展区、哺乳动物展区、鸟类展区、爬行动物展区、海洋生物展区和植物展区。其中,五个动物类展区为核心展区,植物标本收藏区储藏大量腊叶标本,供教学和科研使用。馆内收藏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扬子鳄、藏羚羊、白海豚、金雕等珍贵标本,还有精美华丽的贝类标本,同时还收藏了清华大学生物系学生在野外实习中采集的部分标本。标本馆的馆藏建设还在进一步升级中。 本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宗旨,各展区布展主要采用开放式布展方法,并模拟其自然生存环境,参观者可近距离观察到标本生物的形态。 随着标本馆的发展,志愿者团队不断壮大,累计4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标本馆的建设。志愿者们除了承担日常的参观接待任务外,还协助标本馆老师进行标本采集、鉴定、布展等工作。标本馆志愿者团队涵盖了校内生物、化学、心理、电子、经济、工业、美术等多个专业,为标本馆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标本馆已经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生物学科研和教学基地。标本馆积极与兄弟馆、专业学术团体开展标本互换、学术交流等多方面活动,如2011年5月下旬与全国贝类爱好者协会在清华大学联合开展了全国贝类爱好者论坛,2011年10月参加全国高校博物馆学术会议等。 标本馆的开放运行对提高广大学生的生物学素质、推动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开馆至今接待的近3500人次中,学生人群超过200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