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中国科学院科技与文化主题北京5日研学路线

763
发表时间:2019-03-04 16:26

北京头图.jpg

  编号:SPHIBL-C0039

课程主题

  科技创新&历史人文——中国科学院科技与文化主题研学

  基本信息

  研学时间: 2019年

  研学时长: 5天

  研学地点: 北京

  适合人群: 8 岁及以上中小学生

  课程内容简介

  你是不是特别喜欢动脑?你脑子里面是不是有超级的多问号和惊叹号?你是不是无比的向往首都北京?你是不是想左脑感受科技创新的力量右脑吸取帝都浓郁的历史人文?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与历史人文主题研学课程可以满足你“一石二鸟”的愿望。本次研学将带你走进中科院国立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进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亲身感受和体验科技和科学的魅力,并与科学家面对面互动交流、与清华教授、学子畅谈,聆听他们的心路历程,放飞自己的梦想。除此之外,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天安门,聆听历史、铭记历史、感受人文、激发家国情怀。相信,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一篇篇正规的研学日志,不仅会记录下5日的研学经历与收获,一种对的方式方法更会让你受益终身。

  本次课程设计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中科院科研院所与重点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并结合北京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参照学校学科课程的正规教学管理与实施,紧密贴合研学旅行活动的特殊性,进行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悉心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对首都历史人文的再认识。

  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并用汗水浇灌,持之以恒,静待她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与文化主题研学

  课程特色

  1、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中科院国立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亲身感受和体验科技和科学的魅力;

  2、学生在科研现场与科学家全方位接触学习、树立榜样,获得在科学家身边体验和成长的机会;

  3、科学考察中探究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技能;

  4、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5、跨学科交叉,探索科学在真实世界里的存在,激发探究兴趣;

  6、建立学习档案、出色完成活动后可获得证书与活动反馈。

  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了解明清两代的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以及皇家建筑的辉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了解现代科技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在生活中孕育着的科技创新与发展;了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了解中国古代天文计时科学;学习反映地球自转的傅科摆知识;学习低纬度太阳历广场设计;学习“自制光伏手机充电器”的原理与制作;学习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学习研学日志的写作方式方法。

  科学探究:

  2000030通过主题式探究过程,学习应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献查阅、资料搜集、实地考察、设计实验、资料分析与讨论、结题报告等;

  2000030在专家的带领下,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锻炼核心素养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科学态度:

  探寻首都北京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学习先进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通过科学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磨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抗挫能力。

  安全保障

  1、在活动开展前,主办单位(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为营员缴纳活动保险;

  2、在活动开展前,主办单位(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精心挑选相关食宿、旅游大巴等合作单位,切实保证营员在京期间享受到的服务质量;

  3、在活动期间,主办单位(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设有紧急救治医药箱,内备常用药品;

  4、在活动期间,主办单位(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有专业导游和带队老师随团管理和服务。

  行程安排

研学行程安排

  研学地点介绍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 1949 年 11 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全院共拥有 12 个分院、100 多家科研院所、2 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1 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 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 20 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 6.8 万余人,在学研究生 5.2 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生物物理所的战略定位是: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在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感染与免疫科学、非编码核酸和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等学科前沿领域实现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突破,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关键装备的创新研制,实现关键技术和实验方法的重点突破,构建以生物制药和体外诊断为重点的转化型研究体系。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共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重点实验室,共有在职职工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技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4个特效影院。

中国科技馆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也是当时亚洲大陆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五十多年来,北京天文馆以其独特的演示手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北京天文馆包含A、B两馆,共4个科普剧场。A馆门厅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转的傅科摆,西侧展厅陈列天文知识展览,东侧演讲厅经常举行学术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学知识报告。庭院中有两座天文台,其中一座装有口径13厘米的望远镜,可通过它观看月亮、行星、星云、星团,白天观测太阳黑子。另一座是色球望远镜天文台,应用色球望远镜观测和拍摄太阳色球层的变化。西侧还有天文广场,陈列室外观测仪器。

北京天文馆.png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清华大学.jpg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始终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北京大学.png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历经五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博物院.jpg

  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使它成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48个展厅展出的“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以及青铜器、佛造像、钱币、瓷器、石刻、革命文物、现当代美术作品等十多个专题展览,使它成为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配合每年50余个高水平国际交流展和临时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每年吸引着近千万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国家博物馆.jpg

  天安门广场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紫禁城正门外的一个宫廷广场,东、西、南三面用围墙围成一片普通百姓不可进入的禁地。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历史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侧是两座建于14世纪的古代城楼——正阳门和前门箭楼。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这些雄伟的建筑与天安门浑然一体构成了天安门广场,成为北京的一大胜景。

天安门广场.jpg

咨询联系方式:

电话:010-57286549

邮箱:kepuyanxue@163.com


分享到:
微信:15313233685/15313230582              联系电话:010-82085881               联系邮箱:kepuyanxue@163.com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